凝血系統
1.臨床意義:
l 凝血四項檢測是手術前的必備實驗,準確評價病人的凝血狀態,確定是否合適進行手術--PT、APTT、FIB、TT
l 抗凝藥物使用的監測,手術后指導抗凝藥物服用主要靠血凝實驗的指標驗證--PT(口服抗凝藥)、APTT(肝素治療)、Fib(溶栓治療)、TT(肝素治療)
l 出血性疾病的篩查診斷--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
2.長島優勢:
①PT(凝血酶原時間):
l 組織因子純度高,活性高,ISI值敏感。
l ISI值控制在0.95~1.05,批間差異小。
l 工業化的重組質粒大腸桿菌表達技術,獨家特色,發明專利《ZL200710039796.1 一種基于人重組凝血活酶的液體型PT試劑的制備方法》。
②APTT(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):
l 鞣花酸:對肝素敏感性高,凝血因子及狼瘡抗凝物也敏感。
l 白陶土:最新納米技術,試劑更均勻透明,結果的重現性好。
l 獨家液體白陶土APTT試劑,發明專利《ZL200810083554.70 液體白陶土APTT試劑的制備方法》。
③TT(凝血酶時間):
l 國內首創、國際領先。
l 穩定性好。
④FIB(纖維蛋白原):
l 瓶間差異小、試劑穩定性高。
l 獨家液體FIB試劑,發明專利《ZL104630325B 發明:一種液體型纖維蛋白原檢測試劑及其制備方法》。